世界传统医药日:中医外治 未病先防 改善亚健康(2)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梅花针 梅花针属于皮肤针的一种,因针柄的一端装5枚小针,状如梅花。梅花针属于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

梅花针

梅花针属于皮肤针的一种,因针柄的一端装5枚小针,状如梅花。梅花针属于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对于很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配合拔罐放血可以治疗湿疹、带状疱疹等多种皮肤病。

穴位埋线

依据针灸学理论,通过蛋白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线法是改良式的针灸,也是一种长效针灸,广泛应用于埋线减肥、祛斑除皱等美容领域。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单纯性肥胖等消化系统疾病;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肌肉关节系统疾病;

穴位贴敷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使用安全,副作用小。治未病科研制安神贴、涌泉帖、健脾贴、痛经贴等,用于各种疾病。

药罐疗法

以中药浸煮的木罐或竹罐吸拔于相应的穴位上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依据中医理论,施治于经脉、腧穴、肌腱,可达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柔筋缓急的临床作用,药罐疗法具有拔罐和药物治疗的双重效果,既有拔罐疗法的物理治疗效果又有药物渗透治疗的生化效果,取拔罐和药物治疗之长。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胃肠疾患、疲劳症、肥胖症、关节疾患、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顽固性疼痛等疾病。

蜡疗

现代蜡疗技术把中药与蜡疗有机结合在一起,疗效好,见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逼出体外,达到快速治愈顽疾的目的。适用于肌肉、韧带的扭挫伤、腱鞘炎、神经痛、肌炎、各种关节炎、以及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颈肩腰腿疲劳疼痛、皮肤粗糙等慢性疲劳综合症及寒性咳嗽、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等。

中药熏蒸

以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广泛应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精神疾病等。适用于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头痛症等精神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类疾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骨伤类疾病;银屑病、皮肤瘙痒症等皮肤类疾病;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

穴位放血治疗

穴位放血疗法始见于《黄帝内经》,是用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穴位和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急性热证、瘀证等。穴位放血之原理为:疏通经络、开窍泄热、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以通为目的,促进气血正常运行而达疾病治愈。现代医学研究刺络放血疗法具有退热、消炎、镇静、止痛、活血、急救的作用。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霰粒肿、麦粒肿;急性咽炎等咽喉肿痛疾病。

浅针疗法

浅针疗法不同于其它的针刺疗法,是指把针尖抵于经脉腧穴皮表上而未刺入皮肤,通过指甲搔爬和推按针柄产生柔和、均匀的振颤刺激经穴以致其气,从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病目的的疗法。其具有安全、无痛、无创伤等“绿色”特点。浅针在治疗面神经麻痹、失眠、头痛、三叉神经痛、耳鸣、假性近视、目赤肿痛等病症疗效显著,尤以治疗面瘫病和不寐病功效突出。

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痛等。

耳穴压豆法

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高血压、失眠、头痛、眩晕、面肌痉挛等神经系统疾病。

普通拔罐治疗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适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妇科方面等疾病。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zyydxxb.cn/zonghexinwen/2021/1024/1588.html



上一篇:世界传统医药日|浙中医大学子有话说
下一篇: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 振兴中医 健康中国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