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参与养老产业的思考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升至2.3亿,占比16.7%,银色浪潮的到来,对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升至2.3亿,占比16.7%,银色浪潮的到来,对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作为当今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具备公共性和营利性双重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要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因其资源丰富、整合力强等特点在参与养老产业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国有企业拥有的存量土地和设施资源,除了可以在一些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区域建设服务一流的中高端养老机构;也可以将一些闲置的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为社区养老中心,以日间照料、半托甚至全托的形式,向社区及附近区域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护服务。其次,国有企业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较强,以现有业务为基础,整合各产业资源,进行跨界合作,实现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开发,打造养老产业链生态闭环。同时,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虽然当前国有企业参与养老产业仍然面临着土地成本高、医养结合难度大、盈利模式不明晰等问题。但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适时进入养老产业,承担起改善民生社会责任,起到产业龙头示范引领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实现产业转型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国有企业参与养老产业路径浅析

国有企业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参与养老产业一直是近几年来突破养老难题的关键。在“9073”的养老结构之下,7%的社区嵌入式养老和3%的中高端机构养老需要在前期就要投入足够的设施设备并配备专业护理人员。全国目前已经有几十家国有企业以各种方式试水养老产业。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老龄化水平相较于其他城市要高出许多,因此这些地区的国有企业涉入养老产业的时间更早,力度更大。

当前较有说服力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国有企业收购专业服务机构,特别是医疗服务机构,先从重资产的项目开始,通过自建养老项目,打造品牌,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后,从重资产转变为轻资产,承接运营其他养老项目,北京诚和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诚和敬”)便是采用这种模式。作为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诚和敬在进入养老产业时便花重金收购英智康复医院,并迅速扩大医院规模,再以大型综合养老中心为核心,依托社区的丰富资源建立多个社区服务站。目前诚和敬已建有大型养老中心3个、中型养老中心2个,数十个社区养老驿站,形成了“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动态网络辐射周边老年人群。二是采用公建民营的理念,以国有企业作为主导,引入民营企业的人才和管理技术,共同参与养老项目的建设运营,实现优势互补。上海申养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养”)是国有企业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各方优质资源打造的养老品牌。合作伙伴之一的万科作为中国顶级的城市综合服务商,在地产项目管理、楼盘改造、社区运管等方面广受认可;另一个合作伙伴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培养出的医护专业人才遍布各个医疗机构。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申养将上海中心城区的写字楼进行适老化改造,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为布局,结合万科的物业管理、社区运营的经验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专业医疗资源打造的复合功能的高端养老机构,形成了长者公寓、照护机构、康复护理院、社区为老中心有机结互补的产业体系。

二、国有企业参与养老产业的思考

福建省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截至2016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532万,占全省常住人口13.8%,福建省在全民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同时,也存在供需不平衡、老年人产品开发滞后以及服务团队缺乏等问题。外贸集团作为福建省属国有大型企业,近年来在健康养老产业中不断深耕,已计划在城市中心地块建设中高端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养老服务。养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许多发展模式都处在探索阶段,外贸集团应抓住先发优势,整合资源打造福建省养老品牌。在做好养老产业基础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优势突出以下特色:

培养输送专业化护理团队,打造医养结合模式。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对专业服务人才的潜在需求将超千万。全国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不到百万,普遍存在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而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仅有几万,市场空缺巨大。另外,我国六成以上老年人患有三高、心脑血管、代谢异常等各类老年疾病,对医疗和康复服务有刚性需求,若长期住院花费极高,而社区家庭医生又仅止于简单的日常服务。因此,养老机构首先要考虑的是打造就医流程的无缝对接。利用国有企业在资源整合上的优势,通过和当地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开通24小时绿色就医通道,简化挂号流程,纳入定点医保,使老年人可以获得从养老机构或社区直接联通到医院护理床位的“点对点”服务。一些健康和半自理的老年人,平日可能对医疗的需求较小,对日常护理的需求较高。通过与医疗专业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根据养老项目需求,培养相应的养老管理和护理人才,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进入到养老机构进行护理实践,为未来机构培养储备医护人员。必要时还可以引进国外较为成熟的养老理念、照护技术,培养拥有专业技术和职业操守的养老护理人才。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zyydxxb.cn/qikandaodu/2021/0717/1451.html



上一篇:上海养老混改首个试点很成功
下一篇: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