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上海养老混改首个试点很成功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正通过国资国企的“混改”,探索未来城市养老的新路径。从2015年开始,由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万科、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发起成立上海

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正通过国资国企的“混改”,探索未来城市养老的新路径。从2015年开始,由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万科、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发起成立上海申养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大众提供可负担的品质医养服务。经过2年多探索,目前,申养公司已构建起居(长者公寓)、护(照护机构)、社(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护理(康复护理院)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产品体系,提供面向大众的全龄段、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护理服务,建成城花智汇坊、古美智汇坊两家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探索出国企参与养老产业服务的全新模式。

案例点评

养老市场需要“混改型”领军企业

在养老领域,国资国企介入成功的案例很少,民资又往往局限于资源不足、可持续性不强,难成气候。据统计,目前公办的福利院,每年每床政府补贴高达10万元,这样的成本显然不可能广覆盖。早在2014年,上海市府就出台了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推动发展“喘息服务”、技术辅导、保障制度“居家照护三大支持体系”的新走向。上海申养公司的“混改”探索,强化了上海地产集团这样的功能性国企的定位,使其成为重要的城市更新平台,分解和落实城市“补短板”的任务,值得借鉴。而万科的信誉和能力,加上上海地产的公益性质和兜底保障,同时用好国企的资源,民企的效率、能力和灵活性。这是上海地产和万科敢于在养老服务领域,闯出国企混改一条新路的根本底气。对于其他城市来说,借鉴上海申养模式的着眼点,是以“公建民营”为切入点打造全产业链养老的平台体系,既要围绕养老来充分盘活土地和存量资源,让一些国有资源“活起来”,又要围绕主业建立起养老配套服务、老年用品集成等全产业链。要特别重视和做好长期的人才引入和培训,通过不断提升行业形象、就业环境和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将养老服务业打造成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新兴行业,跳出“五六十岁老人照顾七八十岁老人”的恶性循环。

【三强联袂】

申养公司集聚国内三大知名企事业单位的土地、物业、资本、护理、管理等优势资源,合力孵化行业领袖。

上海地产集团

为上海市政府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承担大量市政府赋予的职能和任务,旗下有170余家企业,总资产超过2000亿。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将养老产业纳入集团战略板块之一。

上海万科

养老领域是万科“城市配套服务商”新定位的重要板块,积累了多年经验,随着申养公司项目全面开花,城市养老困局在上海率先实质性突破。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为全国知名中医药高等院校,多项学科排名全国前列,旗下拥有龙华、曙光、岳阳等多家知名三甲医院。致力于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提高康复、护理、老年病等多方面的医疗水平。

申养公司将全面探索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与长三角的护理学院建立联盟,进行长期人才引入和培训,建立新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提升服务能级。不断提升行业形象、就业环境和从业人员社会地位,逐步将养老服务业打造成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新兴行业。

实施国际计划,以阿尔兹海默症老人护理为入手,与英国先进研究机构合作,在“望年荟”专门辟出两层建立合作“失智照护专区”,建立国内阿尔兹海默养老护理标准,为全国提供经验。

【四核驱动】

【澜悦系列 长者公寓】面向

自理型长者定制的适老化高品质、全服务的专业养老公寓,为入住长者提供日常生活、护理、精神文化等全方位、一站式养老服务的创造幸福、平安的晚年生活

结合专业性护理服务与养老服务,首创四大产品线打造面向大众的全龄段、多层次、多样化的高品质医养服务体系,致力于全方位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望年荟系列 照护机构】针对介护、失能、失智等长者的养老机构,以引领时代的新理念,构建复合功能的创新型养老机构。

【智汇坊系列 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为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机构,一般拥有10-50张床位,为社区长者提供长期照料、日托、助餐、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多种为老服务。

【申养康复系列 康复护理院】康复和护理为特色的护理机构,为失能失智、术后康复等长者(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zyydxxb.cn/qikandaodu/2021/0717/1450.html



上一篇:患者康复是最大快乐
下一篇:国有企业参与养老产业的思考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