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中医药译介最新成果及其国际化进程探讨(2)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历史上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有一定积累 (1)强力辐射周边邦国。国内知名中医药译介专家李照国先生曾指出“早在秦汉之际,中国的医药学就已传入东南亚

(一)历史上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有一定积累

(1)强力辐射周边邦国。国内知名中医药译介专家李照国先生曾指出“早在秦汉之际,中国的医药学就已传入东南亚诸国”[16](P39)。其中有一个里程碑事件,即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遣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泽被后世的丝绸之路,随后“各国商旅使者在丝绸之路上难免染疾,离不开医学的介入,从而促进了中医药学与西域各国医药学之间的交流,如印度医学、希腊医学、阿拉伯医学、波斯医学等”[17](P1261)。到了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大量印度僧侣来到中国,翻译并传播了大量印度医学,由此“印度医学和佛教术语渗透到了中医学体系中”[17](P1261),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药,进而促进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隋唐时期中国成为亚洲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中医药相继传入印度、越南、阿拉伯和阿富汗等国;需要突出强调的是,期间日本和朝鲜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曾多次派出遣唐使团交流学习,并将中医药方面的知识带回本国。综观秦汉、魏晋及隋唐,中国综合国力领先世界,中医药发展相对完善,首先传入西域及东南亚各国,强力辐射周边邻邦,在给邻国人民带来了福祉的同时初步扩大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2)初次远播欧非各国。有学者考证,宋元时期“阿拉伯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草药传至亚欧非地区”[18](P234)。此处所言“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以闽、粤两省的主要城市为枢纽,从海路上开辟了一条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19](P53)。这条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前文张骞通西域开辟出的陆上“丝绸之路”差不多同期成形,只是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对外交流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仍是通过“丝绸之路”开展的陆地交往,期间南方相对落后。然而宋元时期中国南方得以进一步开发,经济兴盛起来,工商业发达,造船及航海技术亦得以显著提高,诸多因素促使“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直至鼎盛、渐而取代陆上“丝绸之路”。应该说,宋、元时期中国依然在亚洲起着引领全球的主导作用,中医药借由“海上丝绸之路”远播欧非各国及地区;即使后来明朝实行海禁,却仍存有特许贸易、走私贸易及“借贡兴贩”等海上贸易活动,中医药仍对外传播着。综合来看,这个时期中医药在欧非各国的传播对后世影响甚微,留下的相关译介书籍也少,所以本文称之为“初次远播欧非各国”,主要经历宋、元、明等时期,以在时间上与第一阶段“强力辐射周边邦国”和第三阶段“初次远播欧非各国”相吻合。

(3)中医药译介续结硕果。自神农尝百草起,华夏先民便以阴阳五行等传统理论为基础发展出自成一体的中医药,其代表性成果有《神农尝百草起》、《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在理论源头、认知方式、药物治疗等重要方面,与西医药都存有本质差异;另一方面,汉语与拉丁语、英语等西语也存有巨大差异。这就使得,相关中医药著作如果不译成外语,就难以在英、美等外国持续发挥应有的效用,到了英语成为强势语言的近现代更是如此。自明末、清代、民国至中国改革开放,这一阶段产生深远影响的是西学东渐,西方相关哲学、数学、物理、地理、经济、政治、文学、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大量著作涌入中国;另一方面,一些相关中医药著作被译成英语,实质性地促进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体而言,17世纪到19世纪中医药学传播到了欧洲,始现实质性成果,期间“先后翻译了156部有关中医药的书籍,针灸学占63部”[20](P43),译语多为英语,随后相继加入拉丁语、法语、德语、荷兰语、意大利语、俄语;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医药与西方医学进一步深入交流,据不完全统计“这时期共有近200部有关中医的书籍或杂志问世”[13](P548),翻译重点逐渐从针灸学转向医学史、药学,一些中国学者跃跃欲试中医药对外译介工作。

(二)新时代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国际交流提供了平台,我国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对外翻译工作广泛开展,期间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可谓硕果累累,对此具体论述将在下文相关“国际化进程中中医药的译介成就”部分进一步开展。为呈现最新进展,此处集中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相关内容。

党的十八大成功召开后,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做出重要指示“小康提速,康也包括健康,要全民健康”[20],“全民健康”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医药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21]。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zyydxxb.cn/qikandaodu/2021/0715/1447.html



上一篇: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互文性与身份建构研究
下一篇:加点创意兑换心愿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